教學目標
1. 科組願景、教學目標 (節錄自教育局課程文件)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提供學習經歷,讓學生認識社會和掌握探究社會議題的技巧。
• 著重對人的了解,明白個人和社群與時間、空間及環境的關係,
目標
• 擴闊知識基礎、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
• 在學與教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持思想開闊,
• 將在本學習領域所學到的知識與真實生活的議題建立更緊密的關聯。
• 認識本學習領域科目之間的連繫,以至和其他學習領域之間的關聯;
• 健康的個人成長,能與人相處,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
幫助學生:
• 了解自己、社會、國家和世界;
• 保持健康的個人成長;及
• 成為有自信、具識見及負責任的人,為家庭、社區、
(以上資料節錄自《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香港教育局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生活與社會課程(中一至中三)的宗旨是:
(a) 幫助學生正面認識自己、提升能力以應付日常和未來的挑戰,
(b) 幫助學生作出最能適切運用個人及社區資源的決定;
(c) 讓學生成為有識見及負責任的公民,
(d) 培養學生對本地、國家及全球議題的靈敏度、興趣和關注。
1.4 學習目標
(a) 了解和接納自己及過健康生活;
(b) 發展與朋輩、家人及社會其他人士的有效溝通能力,
(c) 就個人問題,以及一些可行和能達成個人目標的短期和長期計劃,
(d) 了解個人、企業及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e) 發展相關技能來詮釋和處理經濟指標和反映經濟表現趨勢的數據、
(f) 了解本地、國家和世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
(g) 了解不同社會團體的特點,以及團體之間及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
(h) 了解本地、國家和世界社會之間的聯繫和相互依存的關係,
(i) 明白不同團體各自持有的觀點,以及具備的不同背景和利益,
(j) 培養對公共事務的熱忱,裝備自己,以負責的態度參與公共事務;
(k) 學習自我管理和獨立,
(l) 了解本地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態度,包括權利與義務、自由、法治、
(m) 培養開放的態度,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及生活方式。
2. 2021-2024教學周期目標
(a) 2021-2024年度目標
A. 按教育局課程文件,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增潤課題教材
B. 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C. 照顧學習差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
D. 持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善用評估統計數據以評估學生學習情況,回
(b) 2021-2022年度具體工作進程︰
A. 按教育局課程文件,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增潤課題教材
l 就新修訂課程,加入資訊科技教學原素,增潤各課題教材
l 按需要編撰新修訂課程的校本教材
l 完善各級測考前溫習策略及筆記,善用資訊科技,發展學生自學平台
B. 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l 以中三級為試點,與音樂科及視藝科進行跨課程閱讀
l 優化中一級專體研習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C. 照顧學習差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
l 透過教學常規,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
l 每級每學年選取一個課題,製作分層工作紙
l 製訂拔尖策略及相關教材
D. 持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學、教、評對位,善用評估統計數據回饋學
l 善用共同備課,完善擬卷及評卷程序,以評估統計數據及時回饋學與
l 製訂測考後跟進改正練習,給予學生改善建議
E. 推廣價值教育
l 以汲透形式推行公民教育及國安教育
l 選取合適課題,善用提問及追問,增加課堂上價值教育的討論
公民與社會發展 / 通識教育科
1. 2021-2024教學周期目標
(a) 2021-2024年度目標
A. 按教育局課程文件,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增潤課題教材
B. 照顧學習差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
C. 持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善用評估統計數據以評估學生學習情況,回
(b) 2021-2022年度具體工作進程︰
A. 按教育局課程文件,修訂校本課程整體規劃,增潤課題教材
l 就新修訂課程,加入資訊科技教學原素,增潤各課題教材
l 按需要編撰新修訂課程的校本教材
l 完善各級測考前溫習策略及筆記,善用資訊科技,發展學生自學平台
B. 持續發展跨課程閱讀及優化科本專題研習,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l 中四級進行內地交流活動
C. 照顧學習差異︰以學生特性及能力為本,優化課業及教學設計;
l 透過教學常規,以培養學生摘錄筆記技巧
l 製訂拔尖策略及相關教材
D. 持續優化考評設計形式,學、教、評對位,善用評估統計數據回饋學
l 善用共同備課,完善擬卷及評卷程序,以評估統計數據及時回饋學與
l 製訂測考後跟進改正練習,給予學生改善建議
E. 推廣價值教育
l 以汲透形式推行公民教育及國安教育
l 選取合適課題,善用提問及追問,增加課堂上價值教育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