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及課程發展委員會

簡介

本校素來倡導全人教育,學體並重的教育方針。除強調「兩文三語」及「資訊科技」的重要性,更鼓勵學生跑出課堂,學會學習。故此,經常安排同學參與考察及參觀活動;甚或在工商機構實習,拓闊視野,學以致用。此外,本校亦著意透過輔導及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自尊、自信,繼而發掘潛能,培養對學校的歸屬感,從而令師生關係融洽,啟發學習。

 

推動「電子教學」及「自主學習」教學法

我們透過提升課堂設計、策略,以及加強課堂管理,以提升教學效能。為提升教師專業技術,本校邀請不同的教學顧問為教師觀課,配合跨學科觀課計劃,教師能互相學習。本年度本校引入中文大學主導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進行一系列共同備課、觀課及教學回饋,整體老師的教學技巧、教學策略與課堂質素都全面提升。

 

外,本校把「電子教學及「自主學習」訂為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及課後研討的重點。本校期望透過設立電子學平台讓學生及教能在課外時進行教與學以進行翻轉課堂及實自主學。再者,老師透過運用電子教學於教學上,學生於課堂上的表現明顯較前積極。把電子教學活用於傳教學策略,包括:以應用程進行高層次提問技巧、多元化教學策略,要求學生自評/互評,多設課堂分組活動,推動「多元感官」及「創意思維」教學法。

 

 

推動跨學科專題研習

我們亦著力推動跨學科專題研習及課業設計,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本校推動探究式學習,鼓勵不同學科獨立或跨學科進行專題研習。科學科、資訊科技科、科技教育科、數學科及視覺藝術科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習。同學利用各科學習所得之概念製作主題樂園的過山車,研製一條軌道讓彈珠運行。另外邀請得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指導引入STEM元素,以水耕種植設計一個可供香港小型家庭使用一個的小型水耕香草種植系統,其間每組同學需要先設計及製作一個雛型水耕系統,並利用長假期進行測試,以檢驗在指定時間內無人照料的情況下,植物是否依然能健康生長,並進行成果展示和檢討。

 

    另外企業管理科、會計科和經濟科則以「經營農曆年宵攤位」為題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習,目的讓同學進行體驗式學習,令他們能具體了解市場營銷及財務報表的課題。而通識科及基本商業科亦進行科本專題研習,主題分別為獨立探究和消費文化。

 

 

推廣閱讀風氣及跨課程閱讀

跨課程閱讀」一直是本校重點推動之項目,本校在初中設有閱讀課,讓學生學習圖書館技能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圖書館亦推行「晨讀計劃」、「學科閱讀計劃」及「閱讀獎勵計劃」,通過好書推介及分享,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中建構知識及發展創意思維。

 

    圖書館運用推廣閱讀津貼購買圖書及舉辦,「閱讀月」、「學校書展」、「作家講座」及「讀後感比賽」等多元化閱讀活動,並在課室及雨天操場設「閱讀閣」,營造更多的閱讀環境。此外,本校設有「方若愚閱讀獎學金」嘉許優秀學生,亦鼓勵學生參加校外比賽,追求卓越成績。今年本校有學生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的「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中獲初中中文組優勝獎,成績令人鼓舞。

 

 

獎勵為本促進學生全人學

本校為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追求卓越,本校設有不同獎學金。校監黃偉健先生及校董吳志斌先生慷慨解囊,分別設立「中史科獎學金」及「吳國修端仁獎學金」。本校亦獲不同團體及人士支持,設香港半島獅子會獎學金、何德心中文科獎學金、蔡百泰旅遊及旅遊業科獎學金、方若愚閱讀獎學金及傑志體育會捐助的「傑志獎學金」。新生入學、學行優異、專項優秀及成績進步的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獎勵。

 

學校會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品德教育,透過推行不同的項目建構學校關愛、自律及尊重的文化。另外,更進行包括「尊重」、「網絡欺凌」及「家庭衝突」的主題的德育課程,為學校營造正面價值教育的氛圍。為提升學生對內地的歷史文化、創新科技及自然保育的認識,本校安排全體中一及中二學生參加教育局「同根同心」內地交流計劃—深圳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探索之旅;全體中三學生參加「河源環境保護探索之旅」。

 

 

運用資科技進行電子教學軟硬兼備

在資訊科技發展方面,本校擁有充裕的資訊科技人才及設施。由於現時大部份科目都已引進資訊科技學習元素,學校不但在每一個課室加入電腦設施,以配合課程發展,而且自設網頁方便同學學習。此外,本校已於整個校舍鋪設網絡,設置寬頻上網及無線網絡系統,使師生在學校各處均可連接學校伺服器及上網找尋資料,並鼓勵同學在學習上活用資訊科技,從而擴闊知識領域,增加學習興趣。

 

配合電子學習的推行,本年度購入了大量平板電腦,促進老師進行電子教學,製作電子教材及開設電子學平台(GOOGLE CLASSROOM),讓學生可運用資訊科技來進行互動學習。

 

藉著教師電子學習教室,本校推動其他老師考取 Google Certified Educator Level One 認證,令老師掌握電子教學的技巧。亦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電腦科老師在課程中加入網絡欺凌、互聯網使用操守及勒索軟件等課題。

委員會分工表

                        2021-2022 年度學與教及課程發展委員會分工名單

    

項目/組別

總負責人(統籌)

責人

學與教財政預算

蔡志良副校長/黃攸杰副校長

蔡志良/黃攸杰

學與教問卷調查

蔡志良/黃攸杰

學與教周年報及計

蔡志良/黃攸杰

學科網站及壁

陳礎樑

成績表學生評語

黃攸杰、余家強

黃攸杰、潘偉強、陳礎樑

觀課

黃攸杰、潘偉強

查簿

黃攸杰、潘偉強

課後校本支援津貼計劃

王誠健

多元學

陳俊傑

校外比賽

陳俊傑

科務手

各科主任

課程發

胡馨文、陳礎樑

專題研習

胡馨文、陳礎樑

高中選科轉修及退修

潘偉強

跨課程閱讀

楊傑儀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胡馨文

中英創藝課程

王誠健、余家強廖壽光、李頌華

語言微調計劃

廖壽光、胡馨文

中一學前測

潘偉強

中三升中四選科

潘偉強

應用學習課程

潘偉強

個人學概覽(SLP)

陳礎樑

學生用書檢定

黃攸杰、潘偉強、王誠健

檢視及提升電腦設備

陳礎樑

教務組

王誠健

考試組

潘偉強、王誠健、

蘇家雄、蔡煒浩、李鴻基

校本評核

王誠健

校本支援服務

胡馨文

全港系性評估

潘偉強

補課及課後支援計劃

王誠健

缺席代課組

王誠健

共同備課

陳礎樑、陳俊傑

測考後留校溫習

王誠健、蔡煒浩

測考行事曆

王誠健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陳礎樑

學業成典禮

王誠健

課後研

王誠健、蔡煒浩

Top